《白蛇:浮生》能否刷新前两部的口碑与记录?我想创作者一定会在吸取前两部的经验与不足后,会不断完善和加入更多的内容与元素,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入影院,打造一部老少咸宜的影片。
白蛇的故事夲身就具有包容性,复杂性、矛盾性。不管影片的结构和内容形式怎样变,“从真实的自我中得到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永远不会变,否则就不是人们所熟知的白蛇故事了。
展开剩余98%《白蛇:浮生》影片就是一个伪装的故事。白蛇把自己的尾巴藏起来,不让人发现自己的真实面目。而什么是真实的自我?什么是人?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在影片中都能找到答案。
“有两条腿的恶人那么多,没有尾巴又怎样?”(片中台词)
影片中人与妖之间的变化,跨越了善恶之间的界限,片中最坦城相见的东西,是最能感动观众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在情感上进行沟通,是没有游离的,不管是中国式的白蛇,美国式白蛇,日韩式白蛇,都能够让大家产生共鸣的基础,是“真实的自我”。
白蛇的故事本身有很多的感官上的刺激,情感的故事,冲击力是非常强的。片中“西湖游船、断桥相会、端午惊变、水漫金山”等桥段,不但展现出西湖的美仑美奂,从及在西湖水边素衣美颜的白蛇与许仙之间的浪漫爱情,加上有仙侠、武打等桥段的设计,使得白蛇故事的lP成为得天独厚的电影素材,成为各国争先翻拍的对象。
2019年的《白蛇:缘起》,影片开篇的水墨动画,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但画面大气磅礴,不仅展现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的魁力,还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当时引起轰动,掀起了新时代水墨动画的先河。
"白蛇"的形象及故事是在中华民族和民间的土壤里茁庄成长出来的,在广大观众中有良好基础和口牌,是一个好的IP。这是白蛇这个lP可以更快地融入到流行文化的主流,并引领更多流行文化的方向原因之一,也是白蛇系列动画电影带来的影响力与好处的诱因吧。
动画电影是电影类型中的一门类,同时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之一,它在电影门类中占有重要地位,毕将迎来焕勃勃生机。
第一部《白蛇:缘起》是前传,第二部《青蛇:青蛇劫起》是后传,第三部《白蛇:浮生》内容上更加贴近观众所熟知的许仙和白娘子故事,在群众中有着良好的基础,是影片获得成功的保障。
在前传、后传两部动画片中,创作者都尽可能地发挥想象空间,天马行空地展示影片。
《白蛇:浮生》对创作者来说具有挑战性,如何能够让电影产生新意?是制作者要回答的地方,片中有许多出彩的地方。
白蛇的形象,如日本1958年的白蛇,白蛇头上戴着的花,这个花象征是生命之花。因为白蛇为了换取仙草,放弃自己的法术、长生不老术,来换取灵芝,救许仙。这些都是的白蛇故事的内核,是不能割裂的。
在追光的动画片《白蛇》系列片中,白蛇带的一枚玉钗,可以说是“记忆之钗”,又是一个重要道具,玉钗在三部曲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玉钗好似一条线贯穿在三部影片当中。第一部《白蛇:缘起》,玉钗锁住了白蛇的记忆,尔后通过玉钗又引出了宝青坊主。第二部当中,小青最后在博物馆看到玉钗,知道玉钗和骨笛是合二一的。《白蛇:青蛇崛起》中小白在不断地寻找小青的,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执念与情谊;到了第三部,玉钗成为非常重要的贯穿始终的一个灵器。
追光动画的白蛇系列更接近我们观众心中的白蛇形象,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在小白和许仙,小青和小白之外,《白蛇:浮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肚兜转世为姐夫李公甫。
片中人和妖,人和动物之间都能产生这样的一种情愫,而这种情感不只是延续到此生,还可以转世轮回又成为亲人这个桥段,更吸引观众眼球。给观众更多的想象力,不但把主线做的很完整,细节很细腻,故事线之外还加入喜剧的角色,给观众留多不同的观影体验,其间有笑点,有泪点。
情素和关系,相信也可以成为我们参与文化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利器与手段。追光动画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了非常多的赛道,有新传说系列,有新神榜系列,新文化系列等。为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一个好的榜样。
如何能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唯一的不变,就是不停的改变。像动画片《长安三万里》不同的人观影时的泪点各不相同,有人在《静夜思》一出来,就跟着背诵;当李白豪情万丈地唱颂《将进酒》时,那时的李白是真正的自我与释怀;当人们看到李白吟唱“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候落泪,是感慨李白的怀才不過与自己产生共鸣,李白的一生目睹了大唐由鼎盛至贏弱的落寂。
白蛇系列里边有很多的空中飞行,借用伞、蓑衣,依靠不同的力量,它是一种想象力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讲,追光动画系列能够把白蛇的爱,白蛇的包容性,复杂性、矛盾性多层次的爱呈现出来,它讲的不是单一的故事,而是一个多声故事,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现代故事。
1914年美国某小镇,一群道德振兴会的女清教徒决心改造愚all昧的工人,她们不许工人喝酒,禁止他们跳“下流”的民间舞。大工厂主詹金斯的妹妹玛丽为此成立了基金会,在她鼓动下,詹金斯决定扣除全体工人工资的10%用以改造他们,此举激起工人罢工。詹金斯一面雇用失业者顶替,一面动用卫队镇压,打死了不少工人。罢工失败,大批工人失业,纷纷流落到邻近的大城市,其中就有“心爱女”、“小伙子”和“伶仃女”。小伙子在新环境找不到工作,被迫为“陋巷火枪手”干些敲诈勒索、拉皮条的龌龊勾当。小伙子和心爱女偶然重逢,旋即结婚。成了家的小伙子渴望过正派人的生活,于是火枪手诬陷他盗窃,将他送入监狱。丈夫候审期间,心爱女生下一个孩子,女清教徒们借口她无力抚养而抢走了孩子。火枪手垂涎心爱女,假意应允为她找孩子。夜里,他溜进心爱女家企图施暴。恰好小伙子释放归来,见状即与其扭打起来。此时伶仃女正躲在屋外,原来她失业后来这里也找不到工作,被迫成为火枪手的情妇,她恨他又无力摆脱他。这次尾随其后来此看到他的劣迹,激起仇恨,便开枪打死火枪手并把枪扔进屋里逃走了。小伙子捡起枪惊异地看着,正好警察冲进来把他当凶手抓住。小伙子因杀人被判死刑,伶仃女坐卧不安,行刑前不久终于向心爱女坦白。要救丈夫必须得到州长赦免,但州长恰好乘火车外出,她们立即乘赛车追火车,小伙子这时已被送上绞架。汽车终于赶上火车,当心爱女手持赦免令赶到监狱时,绞索已套上了小伙子的脖子……夫妻俩和孩子终于幸福地团聚了。
2.基督故事。
此处从《圣经》撷取了三个片段,即“变水为酒”、“惩罚淫妇”和“基督受难”。这三段基本上忠实于《圣经》,没有虚构情节和人物。耶稣传道之初来到迦拿,应邀参加一个盛大的婚宴。宴饮中酒被喝光,圣母玛利亚让耶稣显神迹,耶稣便将石缸里的水变成美酒。耶稣的死敌法利赛人把淫妇抹大拉的玛利亚带来问耶稣,根据摩西律法,须用乱石将淫妇砸死,现如何处置她?如耶稣说砸死,他便会因杀人而触犯罗马法;如说放她,又触犯了摩西律法。耶稣回答:“你们谁无罪便可砸死她。”法利赛人只好认输。公元27年,耶稣被出卖,最后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3.法国故事
1572年的法国正处于宗教内战时期,胡格诺教徒和天主教徒经常发生大规模冲突。信奉新教的“棕眼女”及其家人来到巴黎,她和普罗斯帕·拉杜尔相爱并订于第二天举行婚礼。王宫里王太后卡特琳·德·梅迪齐借口胡格诺教徒在尼姆屠杀了天主教徒,逼国王查理九世报复,国王被迫签署手令。8月24日圣巴托罗米节的深夜,一场宗教大屠杀开始了。士兵到处搜杀胡格诺教徒,奸淫掳掠,尸首狼藉,全城一片恐怖。拉杜尔艰难地横穿全城去拯救未婚妻,此时士兵破门而入棕眼女家,杀死她的父母和妹妹。当拉杜尔终于赶到时棕眼女已惨遭蹂躏并被杀害,他悲恸地抱起她的尸体痛斥士兵的暴行,随即便被乱枪打死。
4.巴比伦故事
公元前539年,在开明的国王纳波尼杜斯和王子贝尔萨扎的治理下,巴比伦人过着奢华的日子。宫廷诗人爱上了聪明美丽的“山姑娘”,然而倔强的山姑娘坚决不肯依允他。蛮横的哥哥把她送到城里的婚姻市场售卖。正当她将被一个老人买走时,王子贝尔萨扎带着随从路过这里,及时救下了山姑娘。她望着这位英俊的救命恩人,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意。波斯王居鲁士率领大军进犯巴比伦,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城战。贝尔萨扎指挥军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猛攻,居鲁士伤亡惨重,被迫撤兵。巴比伦举国欢腾,贝尔萨扎在宏伟豪华的王宫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功宴,成千上万的巴比伦人在这里载歌载舞、狂欢滥饮,不断地向贝尔萨扎和他所宠爱的公主阿塔丽亚表示敬意。宫廷里的贝尔大祭司早就对王子不满,因为王子对一个异教的爱情女神伊什塔顶礼膜拜,甚至把她的神像塑到了广场上,让国人改信这个异教女神。大祭司深感自己地位受到威胁,于是他和宫廷诗人沆瀣一气,让后者通报居鲁士,当晚他们将乘巴比伦人狂欢滥饮、毫无戒备之时开城门迎接波斯军。宫廷诗人在纠缠山姑娘时无意吐露了这个消息。山姑娘在这国难当头之时毅然驾车奔向城里报信。虽然她先于波斯军进城报告了王子,但酒酣意阑的贝尔萨扎不相信这惊人的消息。大批波斯兵涌入城里,大肆屠杀、抢劫、奸淫,贝尔萨扎仅召集到十几个士兵徒劳地护卫王宫。山姑娘也奋斗杀敌,命殒战场。贝尔萨扎眼看大势已去,拔剑杀死了公主,随后自刎而死。文明古国巴比伦自此不复存在。
【鉴赏】
格里菲斯拍完《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后,紧接着拍摄了根据当时一件著名的错案和国会有关一次流血罢工的报告编写而成的《母与法》。
这时《一个国家的诞生》公映了,全美为之震撼。一方面它那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场面宏大的史诗性题材引起人们赞叹,另一方面影片中露骨的种族歧视也引发了社会骚乱,人们纷纷指责他的种族主义倾向。
这部有争议的影片带来了上千万美元的收益(仅格里菲斯就分得100万)。该片正反面的巨大影响使格里菲斯深感震惊,同时也令他踌躇满志,他决心制作一部能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那样流芳百世的电影杰作,它的规模必须是空前的,主题必须是能启迪后人的。为回答人们对他“种族偏见”的指责,新片应当是宣扬宽容、反对暴力的(美国当时尚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舆论的主流是反战的)。为此他决定以《母与法》(即“现代故事”)为核心,另拍三个隐喻性的故事作陪衬,以此构成新片,片名就叫Intolerance(英文原意“不容异己”,中文片名译成《党同伐异》)。
新增拍的是三个历史性故事,它们选在不同地域和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以此表示主题的普遍性),从不同侧面来共同阐释“人类从不容异己到宽容的进化”这一主题。基督故事是主题思想的泉源,因为“宽容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的基础上的”。耶稣事迹在西方家喻户晓,故这段故事最为简短。“变水为酒”表明耶稣造福人类;“惩治荡妇”宣扬耶稣的宽容精神,同时把法利赛人当作迫害者加以谴责;“基督受难”体现了“人类因不宽容而受难”这一主题的变奏。巴比伦故事反映的是前基督教文明社会里的党同伐异现象,在这里不宽容的极端形式——战争(波斯人的进犯)与宗教的排斥异己(大祭司因仇恨异教女神而叛变通敌)结合在一起了。法国故事通过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教派迫害谴责了耶稣信徒间的党同伐异。四个故事中最能说明主题的重头戏是现代故事,其前半部与另三个故事相同,其中的女清教徒,詹金斯兄妹、火枪手等是迫害者。但从小伙子被错判杀人起主题有了发展,这里判决依据的是法律,重视的是证据,因证据有误而导致错判,这比起前此的滥杀无辜算是大有进步了。后来伶仃女天良发现、自供杀人,小伙子终获赦免,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宽容精神,表明人类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格里菲斯在富有象征意义的尾声里进一步表明了他的乌托邦理想:未来,善与恶的总决斗导致全球大战,纽约也遭到狂轰乱炸,大批人被投入监狱。随后天使出现,战火中的士兵忽然凝滞不动,一道曙光摧毁了监狱,解放了囚犯,世上最后一批暴君垮了台。接着监狱化为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画面上到处是欢乐的儿童,紧随其后的是一组字幕:“博爱将带来永恒的和平”。然而格里菲斯把杀戮之地选在亚洲和欧洲,而把宽容社会留给了美国(其实美国未必宽容,对黑人、印第安人及中国移民的种族迫害即是明证),这有意无意反映了他的沙文主义思想(当时欧洲正烽火连天,美国却是太平盛世,格里菲斯作这种对比还有反对美国参战的含义)。
格里菲斯为了阐释主题,在影片中大量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这其中最富独创性同时也构成了本片最大特色的是四个故事的平行剪辑。这四个故事不是分别从头到尾地出现,而是同时展开,以便揭示“爱、仁慈反对仇恨、不宽容的斗争是贯穿于各个时代的”。四个故事中有三个采用了格里菲斯发明的“最后时刻的救援”模式,这种模式的节奏是逐渐加快的。最初,四个故事各有一完整的段落依序展现在银幕上。四个故事在切换时都穿插有一个母亲摇摇篮的全景镜头(影片一开始,首次出现这个镜头时,字幕上打出了惠特曼的诗句:“今天如同昨天,循环无穷。摇篮摇动着,为人类带来同样的激情,同样的忧乐悲欢。”编导以此表示人类的连续性及岁月悠悠)。随着剧情的发展,每一段落的长度逐渐缩短,四个故事交替切换的速率开始加快,剧情的张力也逐渐加大。接着切换的不再是完整的段落,随后摇摇篮的镜头也取消了。当救援开始时,切换变成以镜头为单位。于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山姑娘驾战车狂奔报信和波斯军的偷袭,拉杜尔穿越骚乱的街道去救助未婚妻和棕眼女的被奸杀,心爱女乘赛车追赶火车以及小伙子被带上绞架这些镜头交替出现,节奏越来越快,剧情越来越紧张。当救援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每个镜头只有几呎长甚至几个画格,亦即一个画面可能只有半秒钟便一闪而过。银幕上不断出现特写镜头:山姑娘疾驰的车轮或赛车司机踩油门的脚,观众的情绪紧张到了极点。耶稣故事最短,法国故事随后也结束,影片在巴比伦和美国之间来回切换,最后只剩下现代故事。前三个故事的悲剧性结局给观众以强烈暗示,观众的心更加绷紧了。当心爱女最终赶到绞架旁时,刽子手举起了刀正要砍断吊着平台(小伙子站在上面)的绳索,一个特写镜头表明刀即将碰到绳索。这种快切的平行蒙太奇给人以一种强烈而独特的感受。格里菲斯曾这样谈到他的平行蒙太奇:“四个故事在开始时是四条分别从山上流下来的河流,它们分散地缓慢而平静地流着;随后它们逐渐接近,愈流愈快;到最后它们汇合成一股惊心动魄、情感奔腾的急流。”这种在时间、空间和情节线间的大幅跳跃突破了戏剧美学经典的“三一律”而创立了电影独有的“三不一律”,格里菲斯的这一平行蒙太奇(除了美学原则上的创新还包括他对蒙太奇节奏的独特运用)代表了他的最高艺术成就。
格里菲斯在本片中大量运用了蒙太奇手法,除了上述的平行蒙太奇(四个故事的平行叙述)、交叉蒙太奇(追逐时同时异地发生的有关连事件的交替剪接,如绞刑架与赛车的切换,交叉蒙太奇在本片中是套在平行蒙太奇之中的)和隐喻蒙太奇(母亲摇摇篮)外,他还经常运用对比蒙太奇(如詹金斯豪华的家庭舞会和心爱女破落住房的镜头对列,女清教徒到工人家中清除“陋习”和卫队开枪镇压工人罢工的镜头对列,巴比伦富豪由奴仆侍候着饮酒和山姑娘挤羊奶自饮的镜头对列)。甚至镜头内部蒙太奇他也偶尔采用,如在描写心爱女的孩子被女清教徒们抢走时,心爱女被推倒在地,镜头展现她哀叫的面部特写,随后摄影机摇拍到她的手,手里还攥着一只童袜,这种极具戏剧表现力的蒙太奇在当时还是非常少见的。不过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制造戏剧效果,他更多地还是采用了镜头切换的细节描写手法,如法庭审讯一场戏中,心爱女在等待宣判结果时银幕上映出她焦虑的脸部大特写,随后镜头忽然切到她颤抖的手上,观众看到她紧扭在一起的双手,这种细节描写把人物的内心活动生动地揭示了出来。虽然格里菲斯更多的是采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剪接来表现剧情,但他也很注重摄影机的运动,推、拉、升降的移动摄影,跟拍、摇拍等在影片中都有大量运用。如为了拍巴比伦故事,他造了一个42米高的移动摄影车(下铺6对铁轨),在拍盛宴那场戏时,摄影机从数千演员头上掠过,高度逐渐降低,最后进入宫殿内,移动纵深达400米。这样拍摄的镜头既壮观又富于变化,观众就像坐上了魔毯在空中飞翔一样。
格里菲斯被公认为是电影艺术的奠基人,他的开拓性贡献主要就体现在《一个国家的诞生》和本片中,若论艺术成就则本片更高于前者。格里菲斯之前的电影基本不离戏剧美学的范畴,一部影片可以有很多场景,但每一场景中摄影机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看电影如同看舞台剧。格里菲斯自1908年起开始进行探索,他吸收别人的发明,融会贯通,并加以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电影叙事语言。他在一些较短的影片中取得一定经验后,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摄制了这两部划时代的巨作。这两部影片对电影艺术的主要贡献就在于缩小了影片的基本构成单位——从场景中再细分出不同景别的镜头。从场景到镜头是革命性的一步(如同从分子到原子一样),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如戏剧)的最根本的特点在于时空转换的自由,即在于摄影机的运动性,这种运动性就体现在镜头内或镜头间拍摄方位和距离或快或慢的变化上。以镜头为基本单位进行组构,才能产生蒙太奇,生成新的含义,从而极大丰富电影的表现力。从这层意义来说,格里菲斯创造了电影艺术,使电影摆脱了戏剧附庸的地位,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格里菲斯对蒙太奇的认识还很肤浅,他只是本能地意识到蒙太奇能产生戏剧效果,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吸引观众的技巧。他的蒙太奇也很原始,基本上还只是一种剪辑。
格里菲斯看到自己的创新产生惊人效果后,便有些飘然起来,企图为新诞生的第七艺术立一座丰碑,拍一部“照耀人类各时代的太阳剧”。为了和丰碑地位相称,他特意选用了巴比伦题材,并用石膏和木材搭了一座纵深达1600米的巴比伦古城。其中城墙高27米,上可并行两辆马车;豪华的宫殿更高达42米,上可站立上千人。波斯军队进犯一场戏,他竟雇用了16000人,其他三个故事的场面也是动辄几千人。全片费用高达200万美元,如按实际价值算,全世界至今没有一部影片超过它。可是影片公映后反应并不热烈,格里菲斯因此负债累累,此后终身都在还这笔债。本片的失败首先在于编导自身思想的混乱,他对人类受难和战争的理解本身就很肤浅,把它们归咎于不宽容后,阐释这一抽象概念所编写的剧情和表现手段也大有问题,观众很难明白巴比伦故事和现代故事与党同伐异现象有何关联。即使在今天要想把这种抽象概念电影化,形象、艺术地在银幕上予以表现,也不是件易事,更何况在电影尚处于襁褓期、表现手段极不完善的1916年。尽管影片加了大量阐释性字幕,观众也难于理解,看电影成了听布道,还有什么艺术享受可言呢?(格里菲斯思想上的幼稚和概念化从他为剧中人所起的名字中便能看出)再者,格里菲斯的平行蒙太奇在艺术上超前于时代,更远远超出了当时观众的理解能力,尽管他将四个故事的胶片染成了四种颜色以示区别,观众还是很容易将它们张冠李戴,如堕五里雾中。此外,影片太长(原版片要放8小时),公映时机选得不对(美国不久即参战,反战主题不合时宜)也导致了影片在卖座上的失败。格里菲斯在1919年将巴比伦故事和现代故事分成两部影片单独放映,也未成功。
本片虽然在商业上惨败,但对世界电影的发展却影响深远。20年代本片在苏联引起巨大反响,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在格里菲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最终建立了蒙太奇理论,把电影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片诞生之日正值好莱坞成形之时,本片正反面的经验对好莱坞制片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巨额收入使美国财阀们意识到投资电影业有利可图,同时也给予格里菲斯极大的创作自由,使他在制作本片时得以总揽一切(他不仅是本片的制片人兼导演,而且是剧情、剪辑、美工督导)。但本片的票房惨败又使财阀们认识到艺术家的创作并不总能带来丰厚利润。从此好莱坞建立了由制片人专权、以明星招徕观众的制片方式,导演丧失了创作自由,反成为制片人意图的执行者,有时甚至成为明星的附庸。另外,本片这种大场面的史诗片样式也为好莱坞后来的豪华圣经片、历史片开了先河,但此后的史诗片规模均不及此,同时严格限于要有商业价值。本片的另一贡献就是为好莱坞培养了大批人材。格里菲斯摄制本片时带了8位年轻人当助理导演,其中的斯特劳亨、范戴克、布朗宁等人后来都成为好莱坞的著名导演,而参加本片演出的莉莲·吉许、梅·玛什和道格拉斯·范朋克也都成为著名演员。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本片无论在内容上或形式上都显得幼稚可笑,就像小学生的作文一样。但没有小学时代的作文就不可能有任何伟大的作品,电影艺术能有今天的高度就因为其下垫有《党同伐异》这样的基石。
电影工作者是不会忘记本片的历史功绩的:
1952年在比利时,63位国际知名导演投票评选12部世界电影杰作,本片名列第九;
1952年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评选10部世界电影杰作,本片名列第五;
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由26个国家117位电影史家评选“世界电影12佳作”,本片名列第七。
电影《抓娃娃》“抓”得一手好牌,打出了今年暑期档的第一手王炸。
上映第一天热搜话题超过500个,累计观影人次破四千万,票房近20亿,跻身2024上半年票房前十,总预测票房已高达34亿元。观影热潮背后,《抓娃娃》究竟抓住了怎样的流量密码?
这部影片在点映的第二天,仅仅是点映阶段,就提前开分了,高达7.5分。
其实,《抓娃娃》获得那么高的票房是在情理之中,当然打个八分可能都是保守。像沈腾、马丽这对百年难遇的国民喜剧组合,他们带的孩子会怎么样?大家当然感兴趣。
电影中一些笑料,“老大徒伤悲”等包括台词很适合互联网传播。影片涉及到了亲子关系、教育等问题,上暑期档又是最合理的选择。因为父母会带着孩子去看打,平均算下来七分是比较适当的一个评价,我甚至觉得他很有可能到40亿+,那么首先像。
沈马阵容组合能做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沈腾、马丽两人国民路线这个东西,它很有票房号召力,是长在每个人记忆点上,他们两人形成的气场,那种国民的感染力、感受力,只一对组合跟他们媲美,那就是凤凰传奇。
沈马两人每次都有不同的家庭角色的变化,承载了很多中国观众对夫妻恩爱,对家庭和睦的一种期许。在开心麻花系列的电影当中,能看到了连续剧的感觉。
《夏洛特的烦恼》里面,其实到最后沈腾完全是依托于马丽,马丽相当于是他的精神支柱。《独行月球》马丽成了沈腾人生最大的一个精神安慰、遥远的希望。《抓娃娃》里面,沈腾跟马丽共同做一个实验,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用穷的方式带他,让他能成为这个产业的“接棒人”,他就不再是受气包,完全翻身做主。在家庭关系中,他真的成了领导了。那么马丽呢?就显得往后退,春兰在性格上有被指责之处的,比如说拜金,喜欢名牌包包,这种行为人们会说不好不好?但是她往后退并未掩盖她的光芒;她是用可爱,用温暖来诠释了自己的这个角色。她这种插科打诨,想把氛围的凝固感打破,这种实验,是有点残忍,有他的存在似乎还有一些温情。
其实是在对自己的角色在风格上的一种突破。是沈腾成就了马丽。还是马丽成就了沈腾,是相辅相承。没有真正的内心的惺惺相惜和对艺术的共同的一个审美的追求,他们不可能长远合作。
闫飞和彭大魔是很会让人笑的。《夏洛特烦恼》本身是话剧,演了很多年,经过大量的巡演,跟观众的互动,里面很多段子千锤百炼。
《抓娃娃》创作周期还是相对短了。里面的名场面跟《夏洛特烦恼》比就差的太远。问题在于他不是靠着情节在推动剧情,而是靠着人物的夸张表呗,靠着一些偶发的独特的化学反应推动剧情。,大家对这种笑的方式和技俩已经见多了。下次笑声可能就低了,再下次就笑不出来了。
开心麻花很多剧作都是“强假定”,肖式喜剧,有一些荒诞,有一些抽离的,有一些乌托邦,观众一看就知道是假。片中中当然更是了,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你们怎么可把这种假设延续多年?里面秋雅路、王多余等,其实有很多喜剧的元素都在片中出现,喜剧的笑点都投到了这里。包括四川的演员保证他原来的那种讽刺是能延续的,当然这个讽刺到了什么程度,那个分寸感是极难拿捏的。喜剧说到底是一种冒犯,比如他一直在讽刺富人装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看法,视角差会比较大。
有些观众对于当中的一些设定观感是有一些不适应的,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楚门的世界》,讽刺感拉满,形容这气质更像是恐怖片,内核让人不寒而栗。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这次怎么就变成了喜剧了呢?因为用喜剧削减肯定是比正剧削减更让观众接受教育,教育其实是能够制造某种恐慌感、焦虑感,或者那种过于卷之后,让人内心有不适感,就把自己吓到了,去以他为实验品的那么一个作战史,把孩子当成敌人了,或者把孩子当成小白鼠了,无孔不入的每秒钟都让孩子抓在父母手中,用严肃的方式去展现,对观众吸引力就不大了。
影片前面3/4完全就是《楚门的世界》,他就一直有点顺撇,结束也就这样。最后你才自己绑架了自己,形成一种反叛。如果剧情很早就能出现一种反转,马继业发现的更早,你有没有可能有听见?多一些非同质化的表现,相信观众会觉得更像我们看到的。
(应该说)那个时候我采访这个稿子(时)还比较年轻,还不到40岁吧,应该说还不算成熟,对社会的理解和认知还不到位。我只是想,他们这些农民工的妻子很艰难,很不容易,要进入这个群体去,加之我们又是一个报纸,报社的话,他要求的你的就是一个短平快。这样的话,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到2005年,就是采访寡妇村以后的2005年。
2005年,这个时候我给报社做一个策划,我就想围绕这个农民工的妻子做一个系列报道。围绕着农民工这个妻子做个细点报道,主要是她们分了四部分,就是他们的生存现状、内心的挣扎、艰难、希望,围绕着这(四)个方面,我就想去深入采访。报社也很给力,当时给了我三个月的采访(时间),我当时就有一台车,买了个夏利车,我就开着车就在山里头到处跑。
这次采访,怎么讲呢?,就是说在山里自己去找这些人物,但我当时也没有目标,到底去哪里?他到底是不是新闻人物?有没有故事可挖?并且我是第一次这样接触这个大的专题,我这个人可能搞摄影时间长,反正喜欢跑到了山里头,喜欢跟农民吃、住。好多新闻线索都是通过我跟农民在聊天的过程当中,把他们的这个新闻点找到了。所以,这一次来讲,我觉得去过不少地方,陕南、陕北,最后我还到了广东的东莞。这个经济发达地区,采访这些农民工的妻子。
2005年这一次,我是拍了大量的影像。主要是围绕着这个乡村妇女进行的采访,这个采访呢,在这个时候我还没有想到要去拍100个人,只是说做一个系列报道。作为报社来讲就已经是很不错了,报社的话能发一个整版就不错了。所以,又给了我三个月的时间来做这个新闻,但它的版面也是受到限制,我只能围绕着这个报纸服务,所以说采访的那些典型的影像,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她的故事。
你看这个,这是我后面用到了这个农民工的起农夫里面用到了,像这个在那个那个烧火的那个,主要是她丈夫去世了,没钱下葬,她把她丈夫的尸体抛在荒郊野外,然后他又害怕这个丈夫的尸体被野兽给叼走了,又加了些麦草。过了五年以后,我又去回访,这个后面我会说到。就是这里面有好多人,我后面又进行了二次回访,所以我的这个采访难度也是很大的。她丈夫整整放了一年多才下葬。
还有一个庙里头穿红衣服的这个女的,她的名字我没记住,没有查资料。她丈夫在矿上打工,她每到初一、十五1就要来庙里头祈祷,保佑她丈夫平安。
你看还有这三个女的,他们这个三兄弟的妻子都在家里头,她们都是在留守在家里。
还有一个女的特写,(她)后面(有)一个门神,这个女的因为想她老公,老公在深圳打工,她总觉得她老公要变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后来就疯了,我几年前我再去采访的时候,她的病情己非常严重了。现在每天关在家里,不让出去,这些人物在我的这个100个农夫故事里面都有。
还有这个做伦理的这个话,应该这种照片在山里都特别特别的多,山里头我们要去的话,打工自残的这种家庭特别多。年轻丈夫瘫痪了,丧失了劳动力,家庭没有收入。有一个很焦虑的是生活上没有办法,所以在这个女人离家出走这方面,我有很多看法。可能不一致,不是我替这个群体在说话,她们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我在我们陕西的扶风县就采访过一个女的,丈夫也是打工瘫了。他爱人也不能生活自理,他这个时候要求这个企业给他10万块钱,这个性生活补偿,他说我这么年轻就没有夫妻生活了,你不给我10万块钱,我就要离婚,所以我懒得求她。你哪怕说在外面找个男的我都能接受,你不能把我抛下,你要抛下我的话,我就活不了,他确实活不了。那女的也有她的说法,她说,你看招夫养夫的话,肯定这个男的就活不了,哪个男的能看自己的老婆和别的男的在一起睡觉啊,那男的会气死。他这个说法也对,所以说,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家,尤其是目前,可能现在乡村这种现象非常的普及。这种现象特别的多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来讲就是我们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摄影人在拍片子的时候,不仅仅是看影像,还要看影像背后的故事,这个会影响我们个人,每个人的思维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
这个女的叫王芳,她是我们陕西留坝的,16岁的时候,被拐卖到了河北。给人家生了一个小男孩,六年以后,她最后跑回来了。
如果我们有机会深入到乡村,当然现在这种现象很少。在农村,我们国家这种拐卖妇女现象非常非常严重,也很复杂,我采访了很多被拐卖的妇女。有人跑了,也有人被骗了,也有人还不走的,这种现象,也是在早期的时候,在我们国内,尤其在贫困山区,也是比较常见啊。因为那个时候的话,这个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加上没文化,她们的生活就非常的艰难,也容易上当受骗。
像这个女的,她的家是在距离汉中劳务市场有40多里,她每天到这个劳务市场来找活。
2005年的时候,我围绕这个农民工的妻子,进行的一个采访。
用记录的方式做成专题。这个专题当时受到很多的好评,当时获得陕西新闻摄影一等奖,《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也进行过转发,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们报社当时发了一个专版,这一次采访完,对我来讲,已经告一段落了。我已经比较系统地把中国的农村妇女、农民工的妻子基本上,该采访的一些内容都采访到了,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想法。所以这个时候,我就不想再跟踪这个专题报道。
之后我在思考,总觉得没有做完。因为只是做了农民工妻子的一些表面的文章,每个版面的文字、图片都受限制。我总觉得好像还有很多的故事没有展现出来。这个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能不能围绕着一个人,一文一图的模式来拍摄采访。就是一张图片,有一段图片说明,用这种模式来记录100个或者几百个农村妇女。
我可以利用我采访的机会,我只要遇到了,我就把她采访,因为对于我们采访这种个人物的话,如果只是表面的,依据两三句图片说明,太简单,我要把她的姓名住址地址,她的简单的背景说清楚,(这样)新闻五要素就有了,这个照片就算圆满了。
我发现,通过我采访了几十个人以后,我又发现新问题。因为我觉得好像你光说这个女的是神,就是疯了也好,她丈夫去世了也好。她们生活多么艰难也好,你光这么一句话说明不了问题,你还是要用比较详细的一种文字和图片,把你这个人物给凸显出来。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2009年了。
我才真正的把100个农妇开始成型了。我知道一定要有一个人物,她是一个人,用一个专题去采访。一定要有大量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来展示这个人,才可以把这个她的一些的细节展现出来。这时,我也想到她仅仅不是一个女人了,她是表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国农村的一种现状。我们说的是女人,实际上是在中国农村、乡村一路走过来,在这个时代当中她们出现的一些故事,不管是悲欢离合,还是她们的这个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就想从这些角度去采访,当然我知道这个难度是很大的。
这个时候,我就进行了第二次大量的回访。回访的话就是像这个女。她是一个残疾,当时采访她的时候,我只是做了一个报道,比较轻描淡写。然后过了几年以后,我又进行了第二次回访,这里面这几个人物都是我后来第二次第三次再进行回访,这都是在我2009年以后回访的。
这个女孩子姓李,叫啥名字我就不说。她是被拐卖的,这是我2006年,采访她的第一张和第二张照片。她是被拐卖到村里了,旁边这个女孩子也是被拐卖的,当时她和村里人一起,过了几年以后,我又第二次采访,这个时候她已经生了一个小男孩。就是她站旁边的小男孩,然后她现在在镇上带这个孩子,在她们当时被拐卖的11个女的里面,唯一只有她一个人现在自愿留在了山里,其余十个女的全部跑了。
这个女的叫骆中凤,我在2005年采访的。当时丈夫死在小煤窑了,没钱下葬,然后她把尸体抛在荒荒郊野外,后来我2010年的时候,我又去了她家,这个时候,她把她丈夫一年才下葬。后她又嫁给了丈夫的哥哥,跟他哥哥在一起生活了,后面这两张照片是我后面去补拍的,我主要补大量的文字信息,并且我在采访人时,在后面补拍的过程当中,我都会要求本人签字啊,并且要有夲人录音、视频。
这个采访记录当中确实不容易,有些人她开始的时候同意你采访,希望媒体去报道,但过后她又后悔了。所以我刚刚讲,在我们很多的在拍摄采访当中,尽可能让当事人去签字,并要有录音、视频,证明她是接受你的采访。这样的话就可能会避免以后的纠纷。像这个女的,是我们陕南人,长得很漂亮,她开了好几家美发店,她丈夫也很有钱。她说你不要干那个事,家里又不缺钱,你干那个事情,但女的不听,最后没办法要提出离婚。到法院以后,法院不给判,男的说,这个孩子不是我的,是别人的孩子,既然这个孩子不是你的,那你们就做亲子鉴定去,还没来得及做亲子鉴定,这个女的已经不回家了,她丈夫就跑去叫她回来,她不回。夫妻闹矛盾不回来,情有可原,但是这个女的做法不好。这是我今天和大家交流里面的一些细节,我文章里没有的,只能小范围在这里交流。
他丈夫去叫她妻子回去的时候,女的叫一帮男的把她丈夫给打了一顿。作为一个男人,确实是很难去接受,你说你不回家,在外面你怎么玩干啥,这是另一回事情,但是你不能叫别男的去打他,作为一个男人,最起码的尊严没有了。所以这个男的回去拿了一瓶硫酸,从头到顶倒到女的身上,女的彻底毁容了。非常严重,她的眼睛几乎看不见了,头发没有了,耳朵没有了,平时都不敢出门。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毁容事件。我们在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些事情,所以有的时候还是要冷静克制。这个男的,当他毁容以后,大概我们采访不到两个月就枪毙了。因为毁容是重罪。我去采访的时候,他自己也说,哪怕倾家荡产给她媳妇要恢复容貌,但是不可能了。所以不管是夫妻也好,朋友也好,在很多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他们当时已经挣了很多钱,在城里头买的有房。房子光租金一个月7000多块钱,所以要好好珍惜生活。
这组照片也是我是当时回访时拍的。你看前面她都在医院里,在我们西安二环的一家医院做整容手术。特别是他男的在公安局这个交代,就是审讯的过程,后面前面这两个彩色的照片是我后面来补拍的。因为当时她打的石膏你也不能拍,在拍她的照片时候,我也有意避免了她的正面像,因为那正面的肖像要对人尊重,这也是一方面。因而我拍了一些侧面和低头的,没有拍她的正面的影像。
这是一个江西的女的。她嫁给了丈夫,给丈夫生了一个儿子,本来这个家庭也很好,但是他男的患有尘肺病,那生活不能自理,彻底丧失了劳动力,加上她的公公又是瘫痪,婆婆又是患高血压,这个家压的她实在没办法,最后她到浙江去打工了,出去两年多,让一个男的给骗了,在一起同居,差点把孩子都给生了,并且把她打工挣的18000多块钱也让那男的给骗走了,最后没办法又跑回来了。
因为离家出走的女人当中,这种新闻我采访的比较多,但是跑回来的确实不多见。所以我得到线索以后,就去了采访。,这是我最近,五年以后,就是我前两个月,我又去了一趟江西萍乡,去采访这个女的,现在他们家里面,她的公公婆婆和丈夫全部去世了,现在家里就剩下她现在一个人,确实很不容易,面对这个家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办?我前面说过,我们每个人在采访过程中并不是在完成这个专题,而是在提高我们自己。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在面对困境时,我会采取一种什么方式,这是我们摄影人最需要学的东西。
摄影不是在看热闹。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获奖,或者说要去参加什么评选,当然盈利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会通过这个摄影,尤其clkjsoft.com在拍专题时,逼着你去学很多的知识,倒逼自己要去掌握社会生活当中很多的知识,你必须要了解,要不然你就展现不到你的影像当中去。
这些人物整个跨度有20多年,从我采访的第一个女的是1998年。她为了她弟弟上大学,18岁到西安来打工,最后被这个老板给骗了,生了一个女孩子,最后这个女孩子不见了,才三个月大就不见了,最后她到法院起诉,要和这个男的解除这个关系。
我在后面关注这100个农妇,我觉得不应该光说灾难、寡妇,或者她的方方面面,什么各种各样的人物。能把这100个农妇的内容填充得更好,更加丰富。家暴里面,我就选了这一个女的。
每张照片解读意思是啥?你看这两张照片,就是前面那个住在坟墓里的这一户人家,他们是在一个县,距离还不远,不在一个乡。老人三儿三女养不了老人。
而这一家,这个女的生了九个孩子,更多的是反映我们的计划生育,也反映了这个生活的不易。他们这九个孩子全养活了,并且他们这里有七个孩子是他丈夫,就是后面这个男的,他亲自给她妻子接生,为什么我对接生很了解,他跟我说的,一把剪刀把脐带给剪断,包扎一下就好了。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已经20多岁,他们家已经有40多口人,除了老大上大学还没有成家以外,全部都成家了。
这些照片我认为很有他的记录价值。在当时时,他们超生被罚款18000多块钱,他们到外地东躲西藏跑了六年,在外面他们又生了五个孩子,这是当时的环境。今天我们又鼓励生二胎三胎,现在有很多的鼓励政策。在时代的发展当中。很多的细节我们都可以去关注,你不知道社会会发生怎么一个变化?
而且我这个100个人物里面,其中有几个人物就是我在跟着大家一起出去采风拍片子记录下的。
像这叫个黄晓丽的女,是长武的一个剧团的。我通过这个人物,来反映中国的乡村舞台,这个像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为他这个人物只是个案。
但她表现的呢?是反映了我们这个乡村,我们国家的戏曲文化的传承的很多问题。她们这样的专业班子演员,每天走乡串户,打到农民家里面去,那家人过世,给人家去唱戏。像这样的话,我们现在提倡保护文化遗产等等这些方面。通过这个人物来反映演出市场的状况。
这组照片也是这样,在我家门口,我父母家在咸阳,家门口彩虹厂十字有一个劳务市场,每天有大量的妇女在这里揽活。,揽活这张照片,现在西安到处都有劳务市场,那天我看的这个女的在那边等活等不来,急的要死,就跟她闲聊起来了,就聊出了很多的话题。同时也反映出这个农村妇女,她们的一种辛劳,她爬到窗户上给别人去擦玻璃,这么大年纪还要下这个苦力,那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家庭的原因,他生活困难。
这组照片是在咸阳拍的,每次回家,在立交桥底下,经常看到这户人家,一个小孩光着屁股在这车上跑来跑去,他们在路边做饭。后来了解到他们是安徽人。在陕西咸阳给人补漏,这些家庭可能现在我们还能遇到。但这个女的很有故事,她们一家吃喝拉撒都在面包车上,她在车上怀了三个孩子,这就很有故事。所以说,我们在拍摄当中,不是说高大上,是越远越远的地方越出片子,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影像,只要我们细心一点,都会把它抓住。
我去西海固拍片子,那时是做其他的采访,走到这里,快过年的了,看到一个女的怎么跟她老公告别?了解以后才知道,因为她们家里只有两孔窑洞,他们三个男的回来,三个家庭加上老人,十几口人没办法住,根本没有夫妻房。我们换个角度,男人在外打工这么长时间没回家,谁不想和自己的妻子和丈夫在一起?但是没办法,没有地方住,家里边就这两孔窑洞。所以晚上男人们睡一个炕,女人们睡一个炕,这个男的一气之下,算了。到工地去,他就走。
通过回家过年,反映农民农民工的一个生存状况。包括他们夫妻之间等等很多东西,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挖掘。
刚才大家看的这些照片,都是我100个农妇里面能看得到。很多都是发表过的,而这些照片是没有发表的,这里面有好多种原因。记录这100个人物,我后面再去回访的时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人去世了,有些人生活现在过好了,我不想再txmcw.wblshoes.cn暴躁,还有人是拒绝采访。并且还有非常敏感的一些话题,还有一些就是过分的悲伤,还有一些个人隐私。这些照片都没有见报,我也没在我的公众号里发过的。
你像这个老太太我当时采访时都86岁。老人得不到赡养,一个人住在窑洞里面生活。当我第二次再去采访他的时候,他人已经去世了。很遗憾,像这样的人物,在我记录的过程当中遇到过许多。想起来,这个故事特好,再去采访,人已经不在了,会非常遗憾。
这个女的叫陈丽在西安最早做月嫂的。从事月嫂可能没有比她再早的,因为这是20多年前,当时西安还没有一家月子中心,她就给人家做月嫂。
这个照片为什么不能拿出来?因为我在拍她的时候,同时拍一个专题。因为中国农村妇女,她的户籍各个方面和农村没有关系。虽然她是个下岗女工,你可以用到其他的题材里面去,但是你在农民工、农妇里面,你就不能把她放农妇里去了,所以这个也只能放弃。
这个女孩子是我采访的很典型的一个。因为计划生育的时候,她父母把她给送人了,她不知道,是陕西人。从刚生下来不多久就送到甘肃,后来她父母后悔了,想要回来,但是不可能要回来。在我们中国,农村的传统是这样:你送出去的话,你是不能要回来的。
然后女孩子亲生父母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村里头给她找了一个男的,要她嫁回来,这样不就是一家人又在一起了?女孩子不知道她的身世,但我了解。因为她父母把她整个过程都给我讲的清清楚楚。这个故事也是非常典型的,她反映了当时的计划生育的一个政策,和现在的父母的一个亲情,以及乡村的文化都在里头融合了。
这组照片是应该是很有它的可读性。
当我再去采访她的时候,她也接受我采访。最后人家父母不接受采访是,他的亲生父母答应接受我采访,但是女孩子不接受采访。她害怕这个事情孩子知道后,对她这一生有很大影响,没想到自己原来是抱来的,现在又回来。
对于我们这些记录者来讲,我觉得还是要尊重别人,不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拍摄,你要尊重别人,作为新闻采访,从伦理道德上讲,这个不能去。因为我们去采访会影响这个孩子的成长,包括人家的家庭,所以就放弃了,没有采访她。
这张照片很有代表性。尤其是我们城镇化当中。因为这张照片离我家不远,在三桥一个城中村拆迁过程中,我的采访非常详细。包括他们接到通知补偿多少等等,我都采访结束了,但到这一组专题,我一直没有拿出。
因为大家都知道新闻有他的纪律性。我们在采访当中有很多的非常敏感的话题,我还担心有些发出来以后,会把我的这个草根公众号给停了。这些都是很敏感的社会焦点问题,所以这一类的影像也很多,但是我全部都没有拿出来。
这张照片的影像故事也非常好。给他们赔偿了。他们当时村里面死了六个人,大年三十下葬,本来事情很感人啊,但是我这有的影像太多了。关于这个寡妇、矿难,影像太多,实际上来讲,不要说100个人物,我现在找100个寡妇我都能找的出来。如果这样展现出来这100个人物,大家就觉得太悲惨了。寡妇们的生活,她们的处境,她们的艰难等等。为了平衡,这100个人物,我就把这个人物,一些故事就没有拿出来啊。当然不存在风险问题。只是说不能让人感觉到太悲伤。
因为我们的社会是多样性的,喜怒哀乐都有。所以在这100个人物当中,有些很多很小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也放进去,但农村就是这样,为了很多鸡毛小皮的蒜皮的一些小事情,大家闹的不可开交。我们觉得没必要,但对他们来讲可能就是一个大的事情。所以在这100个人物里面,反复挑选,比较表达轻重,各个方面都要去权衡,所以我把很多这一类的影像呢故事,就删掉了。
这个女的故事也是非常典型,这是甘肃人。她跟人家跑了,两个孩子撂到家里面,丈夫在外打工,最后还得了性病。最后她丈夫还给她钱去治疗,她自己说的话,我跟别人好,就说我们有什么关系等等。包括对方的人到她家里来打去闹,实际上这种事情在农村是非常普遍。但要当事人接受你的采访很不容易啊。
这个人,我想了很长时间,要不要把这个人的照片拿出来?虽然我有他的录音,他们双方我都采访到了,应该说证据各方面都确凿,但并不是说去调查或者是把这个女的谴责。因为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这个农民工的夫妻,两地分居,女人一直在家里面,她肯定在精神上各方面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等等这些原因。我也是从这个角度去写的,也没有去说,去贬低她或者歧视他她。要考虑到这个事情的风险性,毕竟这里面个人的隐私在里头。
当我第二次再去找到她,想去跟她联系看能不能让她再接受采访。我这次采访希望她能给我签个字,她没答应,所以她的故事我就没有拿出来。
我们前面看的这些照片,并不都是没有发表的照片。我拍了大量的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很有故事性,但因为各种因素,我不能拿出来。
实际我关注这100个农妇,没有想到我采访农村寡妇以后,慢慢地形成了这个农民工的妻子。后想到以一个人物来去记录,在记录的过程当中,又在想,一定是要以中国这几十年的变革当中,把他们的故事能和这个变革结合起来,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虽然这里面有很多人物很悲惨,或者她们的命运很值得我们去同情,我觉得我把它展现出来,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我总觉得我们现在生活都非常好,我们也可能不会到她那一天(状态),但是我们来讲还是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是我在采访这100个农妇时最大的一个体会。
发布于:河南省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