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施策、大胆创新,聚焦老年群体服务需求,创新治理模式,构建多元服务体系,推动老年群体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银龄动能”。
坚持固本强基,激活“银龄”组织动能。建强红色堡垒,实施“源头活水”工程,从返乡青年、致富能手等群体中吸收、发展35岁以下党员21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三必访”制度,对8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党员实行“一对一”联系,累计开展“送学上门”1200余人次,发放学习资料3000余份。创新组织形式,推行“集中+分散”“线上+线下”双轨模式,发挥老党员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依托“安徽先锋网”“全国离退休干部公众号”等平台开设“银龄课堂”,组织老党员进行学习,创新“庭院课堂”形式,把理论学习送到老党员家门口。搭建服务平台,组建“银龄顾问团”“银龄先锋岗”,吸纳100余名老党员参与村(社区)规划、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工作,并探索互助模式鼓励适龄健康老党员结对帮扶困难老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小时。
聚焦精准服务,构建多元关爱体系。需求导向精准施策,建立“三单”服务机制,通过网格员走访、邻里互助组反馈、支部联系收集等方式形成需求清单;整合民政、卫健等12个部门资源制定服务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建立责任清单。累计解决老年人实际问题420余件。服务项目提质扩面,打造精准化、专业化服务项目矩阵。联合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周边医院,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季度巡诊;利用老年学习点、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组织开展健身、科普宣传、健康讲座、文体活动等1000余场。智慧养老创新突破,对特殊老年群体实行“一人一策”,引入一键呼叫等适老智能设备提升效率,实现紧急救援、生活服务等及时响应,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努力推进杜集区十项“暖民心”工程。
深化联动协同,构建共建共享格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建立“1+3+N”联席会议制度(1个街道党工委牵头,民政、卫健、司法3部门联动,N个社会组织参与),协调解决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难点堵点问题。积极链接外部资源,深化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引入专业社工、公益组织承接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激发自治活力,构建“党建+老年参与”治理机制,推选老党员担任村民理事会、监委会成员,通过“党群议事厅”“银龄听证会”等参与治理。开展“先进典型共看齐”活动,号召学习“中国好人”石宗宏治理荒山典型事迹,带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村(社区)发展,荒山治理大户达30余户,种植果树4万余株,绿化荒山千余亩,涉老矛盾纠纷显著减少,治理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汪承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